“女真贼子们攻城了,放箭!所有人快放箭!” “让箭术不佳的人去搬滚木礌石,准备抵抗女真贼子们强行登城!” …… 宁江州城头上,辽国兵将们,不断地对手下的兵卒发号着命令。 虽说他们之前的守将谢里达已经被伏昊杀了,并且因为时间紧急,辽国朝廷也没有安排继任的人选,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失去指挥。 辽国立国也有百余年,再加上一直在不断汉化,国内文武忠义之士也很多,在谢里达死讯传来后,宁江州守军中的最高将领便直接接手了宁江州的军政大权,这得到了宁江州上下文武的全力支持,所有人都听其命令。 当然,这也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只等辽国朝廷下达新的守将人选,那位暂时的接任者就要将权利交给继任者。 暂任的宁江州守将,多年从军,打过不少仗,在兵事上的能力自然是有的,而辽国因为游牧民族制度的原因,一向是军政集于一人,虽然这守将在政事上的能力平平,但守起城来,还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就比如在女真人攻城前,那守将就没有安抚好宁江州城内的百姓,致使城内发生不少民乱,最后靠着军队强行宵禁,才把宁江州内部稳住。 好在,安抚百姓不行,守城的话,那守将还是做的好的,在知道女真反叛后,他就推测出女真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就是离女真最近的宁江州,所以,在战前,那守将就在囤积滚木礌石守城,并且招募青壮,又特别在青壮中编练了弓箭兵,和城中的守军一起守城。 辽国境内的百姓,不管是哪个种族,其实大部分人箭术都不错,特别是骑射,因为辽国契丹人是游牧民族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民间崇尚马匹和弓箭,自然的在骑术和箭术上,都有点门道。 只有少部分人没天赋的人技术差一些,哪怕是那些被汉化,学习儒家典籍的读书人,其实也都会骑马射箭,这一点,却是和南方的宋国不同,毕竟宋国因为开国帝王的原因,国策实行重文轻武,而辽国却因为契丹人的制度,哪怕被汉化严重,但在武略一事上,却并没有因此荒废。 所以,那宁江州的守将在城内招募编练的青壮弓箭兵还不少,而且宁江州作为军事重镇,军械充足,或许中那些青壮弓箭兵不如女真兵马,但仅仅是守城的话,这些青壮弓箭兵只是弯弓搭箭,射击敌人,那还是不错的。 至于那些箭术不佳的青壮,则被那守将命令搬运滚木礌石,在女真人强攻城头时,配合城头的守军。 在伏昊发起攻击后,宁江州守军就在那守将的指挥下,对抗着女真人。 当然,对于宁江州的守军来讲,从城头往城下射箭守城,对他们而言,那是绝对有利的。 毕竟,从上往下射箭,远比从下往上射箭容易,射程上也射得更远。 并且,一般而言,护城河离城墙的距离,在设计上也是有所考究的,那就是保证两者的距离,可以使得守城的人能射到护城河,而攻城的人,却不一定能射到城墙上面。 因为守城者死守城池的话,攻城者要攻破城池,就誓必要先填平护城河,然后再撞城门或者架云梯登城攻打。 这么一来,在攻城者填平护城河的时候,就不得不承受守城者的箭雨,虽然因为距离远的缘故,守城者的箭雨会失去准头,但毫无疑问,守城者的箭雨都向其中一个一方射去,在乱箭之下,哪怕弓箭再没有准头,那种密密麻麻、猝不及防的箭雨,还是会给攻城者带来很大的伤亡的。 现在女真军队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的前锋在冲锋填护城河的路上,只能被动承受辽国守军的箭雨,而他们想组织反击却组织不了。 冲锋军中有携带弓箭的女真兵卒,想用弓箭还击,结果因为射程不足,能射到城头的羽箭很少,就算上去,也因为距离长而使得力道变弱,给守城辽军制造的杀伤很有限。 而那少数能把弓箭射到城头上去,制造出少数杀伤的人,同时又要面临射箭还击会面临流失伤害的危险。 经过几番折腾,女真前锋不少人都被射伤了,幸好没有倒霉鬼被射中身体要害,否则说不得性命不保。 这直接就让冲锋的女真人明白,他们不如一直呆在盾牌里面,然后老老实实的带着沙土包去填平护城河,等填平之后,冲锋最好,根本没人再去想着用弓箭去还击城头上的辽国人。 “辽人攻击太猛了,这怎么打?” “上,都给我上,打不了也要打,族人们都看着了,谁不打,就是在族人面前丢脸了。” “大不了就是一死,上,大家都上,填平护城河。” …… 事先并不知道伏昊行动的女真前锋兵卒们,大概被辽军的箭矢打出了火气,背着沙土包,一次又一次的在宁江州城下往返,填平护城河。 唯有刚开始身先士卒的女真首领们,在第一次沙土包后,似乎就没有之前的动力,行动上变得慢吞吞的了。 那些女真首领开始变得磨磨蹭蹭,每次搬沙土包的速度,都比上一次慢,一看就和刚开始冲锋的样子不太一样。 心里面,这些人都骂死伏昊了,让他们当先锋,刚才冲锋填护城河后,他们都感觉像是从鬼门关走出来一样,四处都是箭雨,即使有盾牌遮挡,但运气不好还是有可能被流失射中的。 伏昊见到那些女真首领速度变慢,态度也不积极,心里猜测这是他手里的“天子剑”的缘故,因为他记得地球仪告诉他,这把剑可以提升收下军队的忠诚、士气和实力,现在那些首领这么听话的去搬沙土包,伏昊觉得只有这个原因能解释得通了。 自从统一女真后,伏昊就得到了脑子里那破地球仪给的“天子剑”,当时这把剑被那地球仪放在他的房间里,而伏昊因为刚刚一统女真,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只是收好这把突然出现在他生活的剑,没有第一时间去探索那把剑的用途。 现在看到那些首领搬沙土包的前后样子,伏昊心里面也是大概猜出来天子剑的作用了。 简而言之,就是伏昊带兵参战的时候,佩戴这把剑发号施令,手下的兵卒都会狂热执行,无论他们想不想去做。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天子剑就相当于一种辅助工具,战斗中可以提升士气,并且变相的让手下兵将强迫执行命令,短时间里也能提升战力上,在战斗中,确实是一件好东西。 不过,看到那些首领在搬过一次沙土包后,就畏畏缩缩不想搬的样子,伏昊觉得天子剑的作用,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时效的。 刚开始的时候,用天子剑下令,会让手下兵卒不在乎有没有危险,想不想去做那些事情,都会坚决执行伏昊的命令,而随着时间一长,那些人就会对同一个命令不会那么坚决执行了。 他们有怕死的原因,也有不想做的原因,总之,很多命令,第一次发布,绝对是有奇效的,就比如这次填平护城河,在伏昊发布命令后,那些前锋兵将们,就真有是不怕死的冲锋,伏昊可没觉得他整合女真兵卒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让那些女真兵卒对他这么忠心,听到他的命令会这么不怕死的冲锋。 想到这里,伏昊觉得,日后想要不被怀疑的铲除反对他的异己,完全可以用天子剑对他们下达作战的命令,让他们去攻打实力强大的敌人,冒着危险去送死,这样的话,他们还拒绝不了。 至于那些首领和他们指挥的兵将不同,会这么快就失去时效,伏昊想来,大概是他们知道填平护城河只是佯攻,所以动力不足,好在他们磨蹭拖沓的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兵卒的冲锋,那些前锋中普通的女真兵卒,依旧对于送死搬沙土包的行动上,有着巨大的热情。 “啊!啊!啊……” “冲!冲!冲……” “放箭!放箭!放箭……” 战斗进行了约莫半个时辰,宁江州城头城下,嘶喊声此起彼伏。 虽然辽国守军因为居高临下,根本没什么伤亡,但面对女真人汹涌而来的填平护城河的前锋,他们还是在各部兵将的指挥下,无情的把自己的箭矢射向城下的女真人所在。 他们心里都明白,要想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去打击女真人,那就得趁这时候,否则,等到女真人填平护城河,登城强攻的时候,那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没有多少损失的杀敌了。 而城头下,陷入狂热的女真前锋,也是这个想法,被辽军那么多箭矢,又目睹同僚中箭的惨状,他们早已怒火中烧,就想着填平护城河,强登城头,找城头上的辽人报仇雪恨。 只见得,他们大叫着冲锋,中间的一部分人快速背着沙土包前进,而外围的人则多数拿着木盾牌,少部分人拿着破旧的铁盾牌,护卫着背沙土包的人去填平护城河。 女真部落缺铁器和工匠,为了填护城河,前锋已经是把军中所有的铁盾牌收集起来了,可就算如此,也只有几百块而已,甚至其中很多都变了形。 而想凭借这几百块就把千余人的填平护城河的前锋部队完全保护住,那明显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必须要多造木盾牌防护,然而女真的工匠本来就少,手艺也差,军中工匠赶制的木盾牌,自然也别想多好,很多木盾牌也只能抵御几十次的箭矢射击,就会被射穿,进而把里面的前锋部队射中。 基本上,女真所有的木盾牌上面,都沾满了羽箭,看那样子,就像是再射一箭,就能把木盾牌射穿的样子。 伏昊见那漫天的箭雨,心里也是有些羡慕,真是土豪啊,羽箭不要命的射。 当然,与还用着石质兵器的女真人相比,立国百余年的辽人,的确是土豪无疑。 战斗似乎进入到白热化的程度,女真人不要命的填平护城河,实在出乎伏昊的预料,当然他的心里确实高兴的,毕竟,那些人越不要命,就越容易送死,这样伏昊也能间接削弱那些反对他的女真首领的力量了。 “大人,我们后方的沙土包不多了,要不要派人给那些空袋填土?” 就在伏昊想着铲除异己的时候,去乌里突然来向他报告,不知道伏昊筹谋的他,看到沙土包不够填护城河了,连忙向伏昊建议。 “不用,估计呆会儿就不需要了。”伏昊很干脆的否决了。 “这怎么就不要了呢?”去乌里惊讶道,一脸疑惑。 “呆会儿你就知道了,按道理应该来了。” “什么来了?” “攻破宁江州的机会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