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新的系统任务

    从别墅走了出来之后,陈景还在思考,文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存在大师萨特问过一个问题:对于一个饥饿到要死的人来说,文学有什么意义?非要这样说的话,那文学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陈景很少考虑类似的哲学问题,不过在陈景看来,萨特的问法就有问题。他的条件太过于苛刻,靠条件太苛刻意味着极限,意味着并不是普适的。这样的讨论没有太多意义。

    因为所有人都认同金钱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钱才有“用”,才能“用”;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认同社会等级制度,权力才有“用”,才能“用”;文学,或者别的什么的文娱,没有金钱那样的“用”,也没有权力那样的“用”,但是这并不是说文学“无用”。而是这种用处和钱权所限定的范围不一样。

    人在极端饥饿的时候,钱权也是无用的。

    文学的作用在于将事物具象化,天气预报中,气温25度,一级风,晴,这表述没有问题,可是我们知道25度代表什么么?一级风是什么样子么?如果转化为文学语言。风和日丽,威风徐徐,这样我们是不是就知道其中的意义了?

    所谓用处和意义都是定义的。

    在文学之中,启核心思想为传达一种善,也就是传达一些意义。可是这一些意义并不能买面包,却能让人感到舒适,这就是文学的作用。

    而如今,物欲横流,归根到底就是精神文明的缺失,道德体系的崩坏,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些文化类产品来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阅读方式应该改变。

    五千年前,人间阅读是通过石刻。

    两千千年,人们阅读是通过兽皮,竹简。

    一千年前,人们阅读是通过纸张。

    一百年前,人们阅读可以通过电报。

    而到了现在,人们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无线电话,还有电视收音机这一些东西。

    传统文学的载体是纸张,这对于现在来说,这个阅读效率太低了。既然文学背负反应社会思潮的使命,可是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有谁可以一以贯之?

    也许应该出现一种能满足现在浮躁社会的文学体系。

    陈景能想到这一些已经算是极限了,但是想要想更多,那就不是他能考到到的了。

    求助于系统。

    “拯救炎黄文娱任务线之建立网络阅读平台!时限三年,日流量两百万。任务评级为B。”

    就在大街上,突如其来的任务降临让陈景差点眩晕过去,大声喘气,坐在马路牙子上,来往的行人投过来一些奇怪的眼神。

    一个光团出现在脑海之中。

    那是网络平台的架构和程序编码。只要陈景将它编写起来,就能完成一个网站的建立。

    在陈景的脑海之现了一些的样子,大家在架构上都差不多,相关的分类也差不多,页面分级更是大同小异。

    玄幻奇幻,都市娱乐,军事历史.......

    一个网站的建立并不需要多少成本,真正的成本来源于网站维护,系统运转,还有就是网络推广。

    网站建立并不麻烦,陈景花两天时间就能建立了。

    如果在前期一个个人电脑就可以完成运转,等到数据量大的时候,才需要专门的服务器。

    等信息稍微理顺之后,陈景才恢复了一些。

    建立网站很简单,可是怎么推广,怎么吸引流量才是关键。

    这个事情先不着急。

    陈景现在要忙着是煤炭研究所。

    煤炭研究所在江钢基地边上,这是江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

    表达了来意之后,有人通知臧克明。臧克明正在实验室观察一组实验,得知陈景来了,吧相关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助手,就出来了。

    臧克明并非第一次见到陈景,不过之前的见面,臧克明都是衬托能源研究所那一群人的,基本上没有说话的权利,只有附和的资格。

    陈景原本以为自己给出了图纸,大家按照施工图纸搭建生产线就可以了。结果被翟东强的话弄醒了。

    要是有了图纸就能用,那么国家需要培养那么多专业人才做什么?

    很多专业的设备,还有精细的工艺,就算给你图纸你也生产不了,作技术不达标,相关的技术储备不够。纵然陈景的图纸格外详细,可是怎么作,依旧需要研究。好在因为技术资料比较完整,现在只是在完善。一边完善,一边培养相关的技术工人。等一切准备就绪至少是年底的事情了。而且模型作和实际作也大有不同,等到龙华实验基地建成之后,技术人员还需要一年半载的熟悉期。这一段时间估计也是一年左右,这还是建立在技术人员专业素养比较高,职业素养比较高的情况。等金乌的实验基地确认能稳步运行之后,才能进行一些大型国家项目。

    前文已经说了,真正的产煤大区在北方,西北和东北是一直以来的煤化工大省。

    “世界上的经济强国都是贫油国。石油的主要储备在中东地区,那个地方成为各大国家争取的对象。然而现在那边也在谋求,并不愿意单纯发展石油经济,那里控制了出口量,那么整个世界都要缺油。一些国际大型石油公司还有相关企业都接到了相关的禁令,不准帮助华夏进行石油战略储备。说起来,你这一套煤变油技术可是国之重器啊!”

    臧克明当着陈景的面倒是可以这样说,毕竟是当事人。

    陈景不知道这一些国际形势。一个落后省份下面地级市的一个人,有这一份国际心的必要么?

    陈景以前听不懂,但是现在能听懂了。

    “然后受到影响的就有东瀛,东瀛不得不来国内寻求合作,满足自身的资源缺口?”

    “呵呵,东瀛想的可不止这一点。人家现在在建工油田!”臧克明笑了起来,“以前在华夏进口大量的稀土款,人家也不用,之间建立矿山,搞得现在东瀛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了。他们研究煤变油,就是想要储备大量燃油。”

    一些技术疑点,能源所已经和臧克明沟通了一些。

    这里首先是臧克明是当事人,他身份不行可也是知名专家,陈景不适合总是朝着燕京跑,有臧克明居中就是不错的选择。

    陈景进入实验室,然后就那一些疑点作出相应的解答。臧克明自己拿着笔记本记下来。这一些资料是需要整理之后传给能源所的。

    在这里,陈景见识到了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一些先进仪器,各种反应设备,各种研发设备,无一不充满科技美感。

    陈景甚至用电子显微镜亲自看到了原子。

    透过金相显微镜看到了一些材料的结构。

    这一些实验设备都挺贵的,而且这一些设备还是国外淘汰的。国内也能制备,不过相关的精度不达标,性能不稳定。真正先进的实验仪器,人家根本不卖。

    江南学院有一台MBE,价格在八百多万,但是已经淘汰了好几代!

    国际为华夏的技术封锁,简直让人扼腕叹息。

    国内的科研人员也挺了不起的,用着做通用实验的仪器进行高深的研究,还取得了很多不可思议的成果。

    陈景想要借用这个实验室做实验。臧克明表示欢迎。一般说来,研究所的设备基本上没有空余的时间,就算是知名大学的教授的专项项目相关的仪器也是时间排满的,更不用说一个研究所,那得有多少项目等着?

    不过臧克明也表示了,煤化工的实验可以做,但是实验结论和科研成果需要封存。谁知道陈景又会作出一些什么样的成果出来。

    陈景表示自己不会做关于煤化工的一些成果。目前是想要弄出一篇NSC级别的论文。臧克明顿时不说话。能弄出一篇那样的文章来,那意味着陈景就是相关领域的先行者,带头人了。陈景已经是煤化工领域的带头人了,这个领域的项目浩如烟海,怎么可能还有精力进入另外一个领域。

    陈景也去过龙华学院,龙华学院唯一可以说道的就是地广人稀,要是实验设备,基本上就是不能用作科研的。在那种环境之下,除非陈景一点自己的数据都不用,直接照抄系统的论文,可是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为了掩人耳目,才来江煤研究所来一圈,这里的设备不算先进,可是支撑一些SCN论文勉强能用。

    陈景多少有一些后悔了,要是去一些知名高校,那么陈景绝对可以可以进入国家级实验室,最少也能进入本校相关的研究所,那里面科研条件可是很好。

    在江煤研究所嗲了一个下午,陈景就回到龙华了。

    中间一百八十公里接着一个叫做乌蒙市的地方。

    系统忽如其来的通知,让开着黄昏车的肃静差点弄出车祸。

    “根据系统检测,宿主经过一个社平工资为1000的地区,根据系统规定,宿主本月基本工资下调到1000.”

    这就是陈景不愿意去外地的原因啊,谁知道途径的地方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系统检测,宿主即将到账10万元非法收入.......”

    这十万元是龙华市给自己的奖学金。每一年状元都有的,有龙华分管教育局的市长发放。

    “根据系统检测,宿主即将获得五百万的非法收入......”

    这是父母给自己置办产业的钱。

    父亲虽然志向远大,但是对于投资之类的还是生疏,对于金钱的使用还是大手大脚。以陈景的家庭背景,陈大元想要一下子拿出五百万现金也不容易,也就是敲定的那一笔三个亿的无息贷款入账,陈大元手头宽松一点。对于私营企业,公账和私账是很难分清的,公司账上的钱,陈大元认为都是他的,财务也只能帮着处理。

上翻页

菜单

下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