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绝对沧桑的历史

    陈景还是一个感性的人。也许这是富二代的通病,毕竟情种只存在于富贵之家嘛!所以从小学到高三的课本笔记都留着,卧室的隔间之中放着。家里的李阿姨帮忙摆放得整整齐齐。

    陈景依稀记得中考完毕之后,大家约起来将课本撕了,从教学楼撒下去当做青春的祭品,陈景没有,全部收了回来。如今再一次翻出来,当真是感慨莫名啊!

    小学初中都比较好学,所以课本笔记有一些破烂和肮脏,不过高中的只有高一的稍显成旧,高二的居然是崭新的新书。

    崭新的课本当做祭品,这青春恐怕是假的。

    陈景感慨莫名。

    这一次重新翻开课本,陈景意外的发现自己居然能全神贯注的读进去了。

    一些知识点也慢慢如同春雨,缓缓流入心田,让一些奇怪的东西生根发芽了。

    要是三年前就有这种状态,自己也不是今天的局面了。

    来不及感慨了,还是好好看书吧。

    不过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有人来敲门,陈景打开门,一个中年男子站在门口,一只手上拿着半斤重的手机和一个可能也有半斤的钱包,另一只手上拿着一支冒着青烟的江南烟雨......

    “做什么呢?”

    男子温和笑道。

    “看一会儿书。”陈景回报微笑,将门打开,让男人走进来。

    男人就是陈大元,陈景的父亲,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大老板,家里有矿,三年前在经开区弄了好大一块地,现在房地产是开发不了了,目前在筹备开一个酒店。

    “马上就要高考了。”陈大元点点头,恍然大悟道,然后将手中的江南烟雨掐灭了,伸出手拍拍陈景的肩膀,“那就好好复习。高考完了,给你买辆车,你现在可以看看你喜欢哪一款。。”

    “嗯。”

    “最近我比较忙,有什么事情和我打电话。”

    “好。”

    “还有没有钱?”

    “还有。”

    “那就不打扰你了,我还有点事。”

    “爸,你忙去吧!”

    陈景和父母关系不是不好,只是父母真的太忙了。小学在村子之中,都是奶奶照顾,初中干脆将陈景丢到一家寄宿学校,一个月只能见一回,高中好一点,开始走读了,每天回家,每晚可以见到父母。看这个样子,父母的忙碌还要持续很久。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能在出门之前跑到自己房间来打招呼,陈景已经很满足了。

    陈景关上门开始继续看书。

    这一次看的书是历史书。

    华夏的近代史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毕竟一百五十多年的黑暗历史是华夏通篇历史之中最为黑暗的一部分。五千多年的历史,让每一个流传着华夏血脉的人都学会了以史为鉴。这一部分历史在课本之中也是占据了最多的篇幅。

    然后陈景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一代女皇武则天将倭国定名为日本,然后在中华时代,日本更名为东瀛。可是陈景的那一篇少年中国说,一开始就以日本为名。

    而更为惊悚的是,在历史书上居然有梁启超这个人!不过篇幅并不多,只是和近代文学改革有关系。

    文学作品流传很少,而对于近代人来说,没有多少流传作品,那意味着真的没有多少作品了。毕竟梁启超只是倡导文学改良,认为文字应反映当代社会变革,而不是伤春悲秋。问题在于当时提倡这一点的人非常多,梁启超并不起眼。

    打开电脑在电脑上搜素了一下,梁启超确有其人,然而少年中国说确实不是他写的。

    陈景冒冷汗的是,自己抄写的《少年中国说》真的是梁启超写的。在系统所了解的那一个世界之中,梁启超到底经历了点什么呢,居然写出这样慷慨激昂的文章?

    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陈景抄写的文章里面通篇都是梁启超曰,任公说,这怎么解释?

    “系统,该怎么办?”

    陈景是真的慌了。

    陈景真的为自己的不学无术即将付出代价了。

    但凡有一点脑子的人,面对抄袭的时候,哪怕被抄袭的人不在这个世界上,也需要加工一下吧。陈景这一个极品直接一字不动的将里面的东西写下来了,这是为了保持原汁原味,还是说加了几个梁启超,梁任公,文章会更有味道?

    设身处地一下,跑到宋徽宗面前抄袭《水浒传》,尽管《水浒传》他不是那个时代的作品,没有版权纠纷,但是,合适么?

    跑到唐太宗那个希望王朝永续的千古大帝面前把三字经抄袭一下,“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前半句没问题,后半句抄下来,恐怕是不想当活人了!

    陈景虽然不学无术,可是这一些东西还是了解的。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说了。

    “我只负责提供作品,技术,至于这一些东西是否合理,需要你自己去加工,去处理,本系统无能为力!”

    陈景顿时沉默了。

    那一本《书剑恩仇录》似乎也有这个问题......

    要是自己不管不顾将金庸老先生的后记也记载下去,那后果可能更严重......

    其实也不怪自己,自己第一次接触这么神奇的系统,出现一点纰漏,情有可原。毕竟没啥经验不是!

    现在当务之计是怎么将这一些问题糊弄过去。

    也许同学们只是当做一篇不错的文章不会深究吧!

    也许没有人计较梁启超这个名字吧!

    啧,大不了自己给自己起个笔名名为梁启超得了......

    时间缓缓而过,这一次抄袭《书剑恩仇录》的时候,陈景开始注意这一点了。

    民间关于乾隆是汉人的事情,确实有传说。虽然在史学家的考究之下,证明是虚假的,但金老先生不是说了么,历史学家不喜欢传说,但是小说家喜欢。问题不大!

    星期六星期天除了抄书,陈景看得最多的就是近代史。一方面是陈景想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梁启超的,另一方面是系统要求的。

    1839年,林则徐开始了禁烟运动,1840年开始了鸦片战争。

    清朝以付出了十万士兵的代价打赢了鸦片战争,为了防止战争扩大,中英双方开始协商开放通商口岸,清朝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

    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鸦片战争毕竟华夏赢了。这一次战争让华夏人民明白了,华夏虽然大,就统治人口来说,华夏当得上世界中心,可号中国。可社会进步,中国早已不中,以林则徐,内阁大学士琦善等主战派为代表,开始组建内阁,实行虚皇现代政治制度。

    满清虽以狄夷入主中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天朝思想,华夏内核早已得到贯彻,再说什么满清不代表华夏正统,已经不合适了。正是因为如此,当国难来袭的时候,全国上下的主流思想是一致的。中华对于自己的统治者反抗思想并不大,几千年来君君臣臣的思想已经刻入骨髓。但是对待蛮夷,却异常反对。这是主流思想,并不因为坚船利炮就改变。以不对等的代价打赢了战争,满清虽然落后,却也赢得了尊重。

    通商口岸的设立,意味着闭关锁国已经成为过去式。

    而华夏民族那一份为了维护华夏尊严的气概让自认为领土所在之地,太阳不落的大英帝国感到震撼。看似平等的外交,实际对华夏却多有限制。主要是先进技术方面的限制,还有就是文化攻略。

    清朝用了十年组成了现代内阁,国号从清变成了华夏帝国。

    出于远交近攻的理念,西方国家为了遏制华夏的发展,用枪炮打开了日本的大门,然后支援对方技术,让改名为东瀛的日本成为亚洲一个强国。

    西方民族自身带有掠夺性,所以世界大战如期爆发。不过主要战场是在欧洲。这个时间点,刚好给了华夏一个发展的时间,借用战争,得到了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而日本美国则利用战争取得了大量的发展契机。

    一战结束之后,源于民族的掠夺性,让战败国国内压力巨大,社会问题无法调和,于是战败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已经足够强大了,毕竟欧洲给的技术足够,然而国内矛盾重重,加上体量太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土地继续发展,于是二战的时候,日本参战了。这一次日本的矛头指向了华夏大地。华夏有矛盾么?有!这一份矛盾来源于底层人民和上层资本家的矛盾。二战爆发的时候,华夏帝国一方面要镇压侵略者,一方面要解决国内矛盾。但凡战争期间总有一些思潮,于是代表着广大人民平等的社会思想,理论在华夏大行其道。

    华夏体量太大了,从原本的封建社会跃迁到资本的时候,那种政体并不适合于华夏。因为国家体量太大,重要物资变成私有化,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颠覆的。偏偏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资本的特质。

    是民族的选择,也是当权者那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影响着,二战结束之后,因为战争消耗了元气的华夏帝国,也就是所谓的资本阶层已经无力抵抗代表着劳苦大众的下层人,经过战争,协商,最终在1950年成了现在的华夏人民共和国。一代伟人萧云龙成为了世界级的政治家。

    以后的日子就是华夏艰难复兴的岁月了。和其他国家相比,华夏的发展虽然缓慢,却始终稳定有序。

    “我给你看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上翻页

菜单

下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