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害人者先倒霉

    几个人全都扭头看过去,骑着崭新摩托车的张小二下午才学会,还不敢开的太快,正不停地尝试各种能,刚刚打开车载音乐得瑟着呢,根本没注意饭店门口的这帮死对头。

    摩托车时速三十码一开而过,赵大松咬牙切齿地骂道:“这瓜娃子,就算是烧成灰,老子也能认出他,快上车!”

    一帮人赶紧钻进车子,赵大松一扭车钥匙,猛然一踩油门,帕萨特轰地声冲出去,在公路上歪歪斜斜追上去。

    赵杰四人被警察逮去审讯,证据确凿供认不讳,被送去了几天。

    赵大松跑去找陈楠帮忙打点,好不容易把人捞出来。晚上,赵大松给这几个死忠小弟接风洗尘。

    酒桌上赵大松说起村民都去巴结张小二,求他收下有毒苞米,说到这事,赵大松恨的牙都痒痒。商量来商量去,准备把村民们种的西红柿秧苗全给他们拔了。

    陈楠也不知道莫氏食品准备收购西红柿,也没给赵大松一个明确目标。

    可是只要看到村民跟着张小二干活,他赵大松就是不爽,就想。在赵家村,他爹赵侯才是村长,才是这一亩三分地的土皇帝。

    就算赵家村有人想要出头,怎么论也排不上一个外姓人,更别说张小二这样又穷又没后台的瘪三了。

    张小二骑着摩托车,愣把车载音响开的震天响。

    “WOO~现在我感觉到了心很自由WOO~身体已经蠢蠢欲动……社会摇,一齐摇起来摇起来!”

    就在这时,后面远射车灯刺眼照射而来,张小二忙关了音乐,只觉得那辆汽车不怀好意正在加速朝他撞来。

    就在此时,百科天书及时警告道:“帕萨特,车速一百码,距离三十米、二十米、十米……”

    张小二后脊梁冒出一阵阵冷汗,妈的,狗日的赵大松这是想要撞死他呀。他知道赵家有辆帕萨特轿车,朝着赵家村开过来,不是赵大松还能有谁?

    这条路宽不过三米,路边就有水沟,躲无可躲藏无可藏,这可怎么办。

    忽然,他看到前面的小河,不由计上心头。猛地一拧油门,野狼摩托车瞬间加速,就在帕萨特刚刚要撞上时又迅速拉开距离。

    赵大松气的大骂:“狗日的,今天老子撞死你个瘪犊子,就当是车祸!”也猛地踩下油门,帕萨特呼啸着紧追而上。

    赵杰看见摩托车减速,忙喊:“前面是个弯道,他不敢开快,快追!”

    帕萨特就像一台狂暴的怪兽,屁股后面喷出滚滚黑烟照着张小二撞过去。

    张小二不光是在减速,他还停下扭头看向冲过来的汽车。眼见汽车离他仅仅十米的距离,猛然一拧油门,摩托车像头纵跃而起的野狼。前轮翘起,泥土被狂转的后轮刮飞起两三米高,随后在赵大松的视线里消失。

    赵大松一瞬间就感觉到不妙了,急忙去踩刹车,可是他已经被酒精麻痹的迟钝,忙错将油门一踩到底。帕萨特冲下公路,轰地声掉进河里。

    车速实在是太快了,直接飚过坎坡半个河面,车前撞上河岸,后面落进浅浅的河水里。

    河里传来轰隆隆一阵的轰响,张小二停下车回头看那辆在河里趴窝的铁乌龟,不由的开心大笑:“瘪孙,跟老子斗,玩死你!”

    回到家中,把摩托车停在厢房里,在全身锃亮的宝蓝色车身上摸了摸,心里感叹:这车老牛逼了!

    整整半天没在家,老牛和大黄恐怕要挨饿了,带上剩饭赶紧回老宅子。

    牛槽里的苞米和豆粕果然已经吃完了,老牛正在嚼着干草。

    张小二倒上苞米和豆粕拌好,又倒上水,摸了摸老牛的脑袋,就像摸那辆新摩托车。老牛伸着脖子舔舔他的手,好像宠溺着自己淘气的小牛犊。

    还没走到田头,大黄狗就已经嗅到他的气息,一溜烟跑过来迎接。

    “今天去县城看爹娘了,回来晚了点,饿了吧?”

    大黄不会说话,只会呜呜地在他身上蹭来蹭去,待主人把饭倒进盆子,它才趴在地上大吃起来。

    倒在床上,张小二才感觉到今天实在是太累了,脑袋一挨枕头就呼呼睡去。

    天刚朦朦亮,张小二就一骨碌翻下床。连着一个多月的大太阳,河水也不多了。原来一天还只要浇一遍水,现在不早晚浇水秧苗就蔫头耷脑的。

    果然,河水已经只有浅浅的一点,露出干裂的河底。张小二在河底挖了个水坑,河水不大会就流满小坑,一口气挑了二三十担水把已经打蔫的秧苗全浇完,的大太阳又升起来。

    他刚坐在窝棚下歇息,肖和尚和张龙老六跑过来:“小二,天要再不下雨,咱们种的秧苗就全晒死了。”

    张小二也挠头:“是啊,这样下去就完蛋了。”

    百科天书科普:“打井呀,安装个灌溉机泵,十亩地一口井,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张龙出主意说:“要不咱们把下面的水堵住。”

    老六摆摆手反对,“老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山上都没泉水了,你再堵也没用。”

    张小二说:“我倒有个主意,就怕你们不肯花钱。”

    肖和尚接过话茬,“什么主意,你先说呗,谁要愿意花钱谁用,不花钱就不用。”

    “十亩地打一口井,接上水泵,以后还能长期用。”

    众人顿时两眼一亮,老六马上说:“杨村街上就有打井的,咱们赶紧去找找,看得花多少钱。”

    回村一说,有愿意打井的,也有准备看老天吃饭的,毕竟也不是年年都会旱,更多的则是准备等他们浇上机井水再看看。

    可这事就算种花生红薯种秋苞米的也得浇水,一季旱了,秋季就会颗粒无收。庄稼人都知道这钱省不得。

    张小二要打机井的消息很快就在赵家村迅速传开。他还在家吃早饭,不仅种番茄秧的几家也要打井,也有地旱开裂的七八户村民来了,就连赵龙等几户赵姓村民也跑来找他商量打井的事。

    还有的就是赵狗蛋、何大癞子这样的困难户跑来凑热闹,一时间刘嫂子家院里院外或坐或蹲了二十多户村民。

上翻页

菜单

下翻页